顺利实现。例如,如果用“英雄是为共产主义而忘我牺牲的人”这个抽象的大前提推理,那么,只有当他把这个前提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人联系起来时,才能想到小前提并得出结论。中年级儿童的理解力在教学的影响下迅速发展,由直接理解为主过渡到以事前的思考为根据的间接理解为主,他们逐渐能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能理解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能透过课文的描绘的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言的意义。
高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已相当发达,甚至可以说已占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和从事比较复杂的计算,基本上能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许多高年级学生能撇开哥哥、舅舅、穿绿军装、戴红领章等非本质特征,指出解放军是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国人民子弟兵。判断推理能力都比中年级儿童强。对所下判断,不仅能直接论证,而且也能间接论证,能确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理解力进一步发展,如对寓言,可以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和劝喻或讽刺的对象。
总之,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都在不断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这种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下实现的。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三、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根据思维的本质和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
f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就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言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方法,鼓励儿童提问。
第一,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儿童由于见闻有限,感性知识不丰富,所以,教师要通过言语直观、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增加儿童的感性知识。尤其要让儿童参加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不但耳闻目睹,而且亲自动手,这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例如要给儿童形成“果实”的概念,不但要让儿童观察水果如苹果、梨子之类而且要让儿童观察干果如花椒、豆角之类,还要让学生观察蔬菜类的果实如茄子、辣椒、豆角之类;不但观察可吃的,而且要观察不可吃的如油桐子之类,这才能把干、鲜、可食、不可食这些非本质属性排开。单是看一看还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