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市场需要和企业需求设置课程,按照校内、外课堂联动,实践实训实验环节遵循项目驱动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充分发挥主导渠道和自主渠道的两个校内课堂互补、互联,相互照应的作用。要求学生上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的学生社团、培训、自主实践、技能大赛、专业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等,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33制定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双纲,编写理论课与实践课双重教材。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大分别制定,独立运行、自成体系。理论课教材和实践课教材分别编写,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根据技能岗位和操作流程,积极制定和编制相应的大纲和校本教材。
334建立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双基地,配备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注重“双师队伍”建设,探索从企业引进巧工能将人才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335实行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双改革,推行毕业生双证或多证制。考核方式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激励式教学法、项目化管理教学法、行为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式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式教学法等,学生作为主体,调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336建立与完善多元质量保障体系与措施。校企签订工学交替协议,共同制定具有弹性学制的教学计划;学生在工学交替岗位从事生产性的工作,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学校和企共同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学习进行管理;学生在企业工作表现应由企业基层组织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到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时间的总数应占学校学习时间的5O以上;理论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实施进行。
4结束语
虽然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式,但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只有结合国情,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彭志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马廷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3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8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