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调节与选择、行为的增强与减弱)。
82
目标管理的三个环节是(确立目标、目标实施、目标检查与评价)。
83
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84
麦克莱兰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主要的需要是(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
8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主要受(期望值(E)、效价(V))因素的影响。
86
遭受挫折后的直接反应方式主工有(情绪反应、攻击、冷漠、幻想、退化)。
87
ERG理论是谁提出来的?(奥尔德弗)。
88
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下列选项中哪种是激励因素?(工作成就感)。
89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种选项是错误的?(E零×V高=M中)。
90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下列哪个命题是错的?保健()导致不满意。
91
下列哪种选项不是ERG理论的概念?(尊重)
92
下列挫折反应中,哪种属于理智的、建设性的行为反应?(升华)
93
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合理化)。
94
挫折后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退化)。
95
教师评价的标准应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和品质)三方面的标准。
96
根据职业教师生命周期的理论,教师成长的心理机制是(反思更新成长)。
97
态度的三个成分是(认识、情感、行为倾向)。
98
态度的核心是(价值)。
99
态度的功能是(组织信息、解释经验、准备行动)。
100
教师最重要的三种工作态度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
101
影响说服力的因素是(权威和专门知识、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102
芬顿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教学能否愉快胜任;与儿童、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在学校行
政上能否合作;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
103
教师的角色有(多元性、变动性、冲突性)的特点。
104
过度的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表现在(行为方面、情绪方面、认知方面)。
105
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的。
106
通过参与活动改变个体态度的方法是从改变个体的(行为)入手,而群体规定是从改变个体的(行为)入手。
107
当说服信息引起说服对象的(中度)恐惧时,效果最好。
108
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生理反应)反应。
109
惩罚学生是压力下的行为反应。
110
群体规范有(群体支柱、评价标准、行为导向、惰性)的功能。
111
群体规范代表的是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反映出来的是群体成员的(中等)水平。
112
群体情境下,个体由于受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