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2、干旱发生的规律
我国干旱发生的频次,一般由南向北增加,连续4-5年的特大干旱都发生在北方,华北的干旱往往与淮河以北或东北,西北的干旱连片出现,因此,华北
8
f在一定程度能反映全国干旱的情况。3、干旱发生的季节和地区
一般来说,华北、东北和西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从全国范围来看,春夏季节旱区移到长江流域,南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这是我国干旱分布的一般规律。4、预防干旱的措施
(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的抗旱保墒技术等(二)、雨涝:某个时期雨水过多或者强度过大,农田排水系统不良而造成的水灾:涝灾和渍害1、雨涝的发生及其危害2、雨涝形成的原因3、雨涝发生的季节和地区4、雨涝的防御措施(1)兴修水利,提高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调节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3)合理种植和轮作(4)做好水涝灾害报告(三)、低温灾害
9
f1、霜冻(1)、霜冻的成因:(2)、影响霜冻形成的因素: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4)、霜冻的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覆盖法和农业技术
2、春季阴雨低温3、秋季南方晚稻的“寒露风”(四)、冰雹1、冰雹的危害及成因2、冰雹的地区及时间分布3、冰雹的防御措施(五)、台风1、台风的危害2、台风路径及登陆的时空分布3、台风的防御措施(六)、干热风1、干热风的形成及其危害2、干热风的防治措施五、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农业中除种植业外的其他部门,如林、牧、渔对气候资源的利用很不充分,表现出农业内部对气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在种植业内部,对农业气候的分析
10
f和研究,往往比较强调光、热资源的利用,而对其他气候因子有所忽略2、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许多地方未按气候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措施上违背气候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3、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上未能科学分析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充分发挥本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4、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中,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维护和改善农业气候资源则重视不够5、防御气候灾害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防御气候能力还比较低。(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