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原守清贫,乐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做渡船人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为此她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这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
后来翠翠遇到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青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的在心中扎下根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两年后的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真好。”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的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的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答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即使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在暴风雨夜逝世了。翠翠忍受着亲人的离去之痛、爱人的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企盼心上人的归来。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下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