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3位。学生在校的体育学习是激发与提高其运动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体育学习与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方面又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充分地关注到激发与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更新,还是在整个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方案的设计上,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面对新时期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课内外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以保证体育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实现。1.改革课程内容,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健康认识的转变,体育新课程的目标由过去的“增强学生体质”向“全面增进学生健康”发生转变,课程内容体系也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生转变。体育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功能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并根据各个方面的目标,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具有较强时代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变化。虽然以往的体育课程也有相应的内容,但与之不同的是,体育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选择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运动技能既包括竞技性的运动技能,也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技能。由于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而不是培养优秀运动员,所以体育新课程强调对传统的竞技性运动技能进行改造,使其能为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除此之外,体育新课程还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如踢毽子)和新兴运动项目(如轮滑)等非竞技性运动技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些体育活动项目因其实用性与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f学生的运动兴趣需要依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去不断激发与提高,而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解决“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会运动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更应解决的是“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使其成为终身自觉锻炼的体育爱好者和体育的受益者”。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