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教材居于绝对支配的地位,由于教师较少地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最终都将指向“学生”这一主要群体的健康发展上。因此,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应由强制性向自主性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单一的接受-灌输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多样学习方式转变,体育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体育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3.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以及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关注学生一时的运动技能表现更为重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就非常强调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陈至立同志提出:“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运动兴趣,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两项较为擅长的运动技能,以便于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课程标准》对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灵活处理:在小学阶段,强调运动技能的游戏性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练”,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初中阶段,强调由学校和体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类)中选择若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在高中阶段,则允许学生根据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和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选项式学习,以帮助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国内外有关
f教育评价改革优秀经验的影响下,针对传统体育课程单一由体育教师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一次性的、绝对性的、定量的分数评价所出现的问题,《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多元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对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