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山清、水秀”等词的意思,并练习说对子。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教学重难: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
f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4.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课前准备:学生背诵古诗词。(展示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导入读题。刚才听孩子们背诵古诗,声音那么好听,黄老师就陶醉了,我爱你们。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孩子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自然景物有关的《对韵歌》。来,孩子们,请读课题对韵歌。2认识“对”字。课件出示“又”,再出示“寸”。边演示边说顺口溜:好朋友,手拉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个字宝宝念“对”,齐读三遍。出示字卡:对随机贴字卡。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过渡:音乐课上,黄老师听孩子们唱歌非常好听,其实,韵文读好了,也像你们唱歌一样好听。不信,你听播放课文音频。
1自由练读。请孩子们自己学着读一遍吧!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读文。谁来试着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后,同桌两人听读。
f3师生合作读两遍。(老师当大喇叭,孩子们当小喇叭。)三、图文对照,随文识字。1过渡:孩子们,看!动听的读书声把谁吸引来了?(出示:乌云图片)
2出示字卡“云”,指名学生领读。3谁来给“云”字找个好朋友?学生组词,随机粘贴字卡。4你看到的乌云是什么样的?看谁的眼睛最亮,最会观察。出示课件,展开语言训练。5过渡:知识丰富的孩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