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广东韶关市田家炳中学特级教师:李达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那么,怎样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呢?特别是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教授文言文呢?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实现的目标。但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采用的是一种陈旧的、不利用学生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介绍作者、课文背景,然后通篇翻译,学生记笔记,最后是老师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尽管这种传统的教法有它的优势,但整个中学阶段,几十篇文言文,用同一种方法,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且效率低下。在这里,老师充当的是传话筒,学生是接收器,只管接收,吸收与否就不顾了。这种单一的、纯工具性的教学模式长期存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中,一节课40分钟,老师填鸭式地讲,学生机械性地记,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对文言文的兴趣大减,老师也是艰难地前行,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探究,教学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完全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效率低下,还谈何高效?何谈传道、授业、解惑呢事实上,有不少教师忽略了“解惑”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哪里掌握了?
f不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的薄弱之处?不了解,那就满堂灌吧,结果可想而知。试问这样的课堂,人文性体现在哪里?在倡导“明确目标自学探究质疑解难练习检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要达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一定要跳出以往老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毫无重点地记的教学框架。要求我们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事半功倍。一、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给足学生思考预习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而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课前预习,都是盲目的。要么结合课下注释看看,要么把参考书拿来直接看译文。等到老师讲的时候,依然是盲目的。甚至老师问到某个知识点,学生一概不知,长此以往,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没有得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