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富春山居图》皴法的研究
作者:陈雪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1期
摘要:《富春山居图》是元代文人画中蕴含的“隐逸”之气。对这幅画的研究会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山水文化的发展。皴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绘制过程中表现物体肌理质地的基本手法之一,这一手法可以增加和丰富对物象形态的描绘。关键词:皴法;黄公望;披麻皴;富春山居图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2601毛笔与墨在纸本上的自然融合,促使画面产生了“皴、擦、点、染”不同的方法。荆浩董源创立发展皴法,“皴”便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本文以黄公望晚年《富春山居图》为例,结合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对笔墨皴法进行研究,进而阐述山水画中蕴含的皴法美。一、《富春山居图》简介黄公望,多次做官,受牵连入狱。他出狱后选择隐居山林。黄公望著有《写山水诀》一书。黄公望有50多件作品存世,大都是其70岁以后的作品。代表作有《天池石壁图》、《丹崖玉树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晚年代表作。这幅画描绘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灵动秀逸,笔简意远。丘陵起伏,江流沃土,沙汀平畴,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得当。“长披麻皴”加少许的“解索皴”是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的手法。这幅山水画既有北方山水崇山峻岭伟岸的态势,又有南方山水秀润多姿的风采,故称“变化极矣”。二、《富春山居图》皴法细节解析《富春山居图》它以富春山为画首,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头多矾石,整个山体按照脉络的延伸以“长披麻皴”为主要刻画方法,山脚和树根等用浓墨点苔法,构成了全幅画面葱郁盎然的态势,蕴含着经历了沧桑之后的安逸与平淡。黄公望绘制富春山,清幽、纯粹,单用墨笔而不染色。清代对披麻皴的观点是:“披麻皴,如麻披散也。有大披麻、小披麻。大披麻笔大而长,写法连廓兼皴,浓淡墨一气浑成,淋漓活泼,无一笔滞气。此法始自董北苑,用笔稍纵,笔从左起,转过右收,起笔重著,行笔稍轻,悠扬辗转,收笔复重,笔笔圆运,无扁无方,石形多如象鼻。后清湘、朱耷、徐文长喜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之。至巨然、米元章、吴仲圭、董玄宰、王石谷辈,俱是小披麻耳。小披麻笔小而短,写法先起轮廓,然后加皴。由淡至浓,层层皴出,阴阳向背,或焦或湿,随意加擦,较大披麻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