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教案项城一高史明才2015310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大学》常识;2、学习文言现象,翻译选文;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疏通文意2、理解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加强个人修养、实现人生目标。教学重点:《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师说》中曾学过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中的“小学”是什么意思吗(小的方面的学习。)那么这小的方面指什么呢(指的是“句读”。)在古代句读是属于小学问也就是“小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响应韩愈的号召去学习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二、知识积累1、《大学》介绍: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2、解题:《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1)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
1
f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朗读正音(先自由朗读,在文本中标注读音;完成学案上的语音练习;后集体诵读)2、学习文言知识(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集体讨论解答)3、口译(自主口译,分组口译)四、完成文句翻译书面练习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