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3.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释什么叫修齐治平。精炼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
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
f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