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辅助工序的安排包括检验、去毛刺、倒棱边、去磁、清洗和涂防锈油等。其中检验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它应在粗加工与精加工之间,或重要工序前后进行;进入装配和成品库前应作最终检验,对于重要件还应作特种性能检验,如磁力探伤、密封性等。
933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艺路线拟订以后,应确定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工序尺寸是工件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应保证的加工尺寸,工序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就是工序尺寸公差。工序尺寸的确定与工序的加工余量有密切关系。零件图上的尺寸和公差就是最终工序的尺寸和公差。可以用“倒推”的办法,将此尺寸加上此工序的余量,就是上一工序的工序尺寸。各种加工方法需要的加工余量值列于表9-2中。这些余量值范围较大,要根据零件尺寸大小和毛坯情况来合理选取。如需更精细的数据可参阅有关的《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工序尺寸的公差可按该工序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见表9-2中公差等级一栏)查标准公差数值表来确定。除毛坯公差和最终尺寸的公差为双向公差外,机械加工的工序间尺寸的公差均按“入体分布”,即标注为向着零件体内的单向公差。例如一轴的某一直径尺寸在粗磨后精磨前的工序尺寸为φ44,由表9-2得粗磨后能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8~IT9,现取尺寸公差等级为IT8,其标准公差数值为0039,则此工序尺寸和公差应标注为φ4400039。又如一孔在扩孔后粗铰前的工序尺寸为φ1585,由表9-2得扩孔后能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0~IT11,现取尺寸公差等级为IT10,查其标准公差数值为007。则此工序尺寸
和公差应标注为φ15850007。
再举一例说明工序尺寸的计算过程。
某滑动轴承座的内孔尺寸为φ5500046,表面粗糙度值Ra为16,若制订的工艺过程为:
粗镗精镗粗铰精铰。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计算如表93所示。表93轴承孔(φ55)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单位轴承孔()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单位mm))
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工序能达到的公差等级及其标准公差IT8(0.046)55最小极限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
φ5500046φ54850012φ54400046φ530046
精铰
0.15
粗铰
0.45
IT10(0.12)
55015=5485
精镗
1.4
IT10(0.12)
5485045=544
粗镗
3
IT13(0.46)
54414=53
f注:毛坯孔尺寸:533=50,其公差由制坯工序决定。
93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选择机床设备的基本原则为:1.机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