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程教学诊改方案
(试行)
为了解课程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增强各教研室自我发展意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诊改目的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建立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了解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各教研室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师重视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二、诊改原则1.现实评估与建设性、发展性相结合原则。2.以自评为主的自评与督评相结合原则。3.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4.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5.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原则。三、诊改内容诊改内容分为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特色与创新5个部分(4个一级指标,1个特色与创新项目),包含教学大纲、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管理、质量管理、成果管理、实践教学、主讲教师、教学文件、课堂讲授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师生反映12个二级指标,23个观测点,详见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四、诊改程序和方法1.课程小组自评。课程所在教研室整理课程建设、管理与实施等相关资料,对所评课程的课程开发、管理、实施、评价以及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总结,肯定成绩,分析差距与不足,根据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
1
f标内涵及等级标准试行,进行逐项审查打分,填写课程教学诊改评价自评表,最后形成课程教学诊改自评汇报。
2.学院诊改组复评。在课程所在教研室自评的基础上,学院诊改组深入课程组,搜集相关信息,对所评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及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对照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进行公正评价,确认评价得分,形成评价意见和建议。
3.课程教学诊改的方法。主要通过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查阅资料、随堂听课、座谈和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
五、诊改组织机构组长:教学诊改处处长成员:相关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教学诊改处人员,相关课程所在教研室教师。六、诊改结果使用1、各教研室要把诊改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编制新的课程建设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2、评价结果作为课程建设重点推荐、课程改革成果评优和评选表彰先进教师的重要依据。3、课程教学诊改结果适时向全院公布。
附件:1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