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三、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可编辑修改
f。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可编辑修改
f。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可编辑修改
f。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什么是教育现象呢?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什么是教育规律呢?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