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育才中学
语文教案
《孔乙己》
课题《孔乙己》【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阔绰羼水绽出颓唐营生不屑置辩2、了解鲁迅及其作品3、通过外貌、语言、神态、行为描写的探究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4、挖掘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理解小说的主题。5、了解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作用。【重点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2、理解小说的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悲剧人物,即使在穷途末路也没有放弃他所谓读书人的架子:一件不离身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为他争回一点点聊以自慰的虚荣。他穷困潦倒、迂腐无能、任人嘲笑、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走向末路。通过学习,我们将对害人的科举制度和那个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介绍: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
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
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
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
举制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字词释疑:
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
绽出zhà
颓唐(tuí)蘸zhà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1
f许昌育才中学
语文教案
《孔乙己》
(二)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