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C。
第11页(共23页)
f【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6.(6分)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分析】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B.Ni(CO)4的沸点为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C.由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分析;D.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则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Ni(CO)4的沸点为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则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故B正确;C.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大,故C错误;D.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v生成Ni(CO)4v生成(CO),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K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习题中
第12页(共23页)
f的信息,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二、本卷共4题,共64分.7.(14分)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
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
.B→C的反应条件为
加热(或煅烧),C→Al的制备方法称为电解法.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
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