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4.(6分)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鉴别NaBr和KI溶液A.AB.BC.CD.D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分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分离;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
【解答】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
故A错误;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则应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
故B错误;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提纯,故C
错误;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
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
分离提纯、物质的鉴别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
第10页(共23页)
f评价性分析,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5.(6分)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C.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且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D.目前周期表中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IIB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解答】解:A.非金属性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A正确;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D.目前周期表中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IIB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故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