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公共管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它涵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
一、基本概念
f二、基本原则
f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三、主要任务应急管理主要任务包括:
f四、四个阶段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强调对潜在突发事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贯穿于各个过程,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如表1所示:
四个阶段
预防:为消除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为了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