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
内容
1安全法律、法规、标准2安全规划3风险分析、评价、控制4监测、监控5灾害保险6税务鼓励和强制性措施7公共应急教育8安全研究
f准备:事故发生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并提高应急行动能力、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任务集中在制订应急计划及完善应急保障系统上。
1应急预案2应急通告和报警系统3应急医疗系统4应急救援中心5应急培训、演练6应急资源7互助救援协议8特殊保护计划
响应: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低限度。
1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发出应急通告,迅速通知各应急部门
2迅速开展各种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恶化3迅速开展营救和搜寻,提供应急医疗服务4疏散和避难
恢复:在响应结束后立即进行,目的是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清理废墟、消毒、去污2评估损失、保险赔付3复查应急预案4灾后重建
表1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一预防预防又称缓解、减少,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为了消除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为了减轻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它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是“防患于未然”的阶段。戴维盖布勒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应急管理也需要以预防为主。但在现实中,人们很难评判未发生突发事件是因为作了有效的预防,而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得力的救灾并将危害降至最低,却往往得到表彰记功,所以有种“最优选择是救灾得力,次优选择才是有效防灾”的思想误区,致使人们对预防的重视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对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进行了规定。
f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
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关键。在预防阶段,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安全规划如工业园区规划、实施建筑标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制定颁布法律法规标准、推行灾害保险等。
二准备准备是指针对特定的或者潜在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各种应对准备工作。《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因而,充分准备是应急管理的一项主要原则。应急准备的主要措施包括:
三响应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其目的是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