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离的速度;第三,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下,提供足够长的色谱柱。
第一、二点是完全分离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色谱理论,它不仅应说明组分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率,而且应说明组分在移动过程中引起区域扩宽的各种因素。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均以色谱过程中分配系数恒定为前提,故称为线性色谱理论。(二)塔板理论
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描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引入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率的指标,即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相等的水平塔板组成。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H表示,称为塔板高度,简称板高。塔板理论假设:1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这
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2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脉动
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
9
f3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
散可忽略。
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
简单地认为:在每一块塔板上,溶质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分配
平衡,然后随着流动相按一个一个塔板的方式向前移动。对于一根
长为L的色谱柱,溶质平衡的次数应为:

LH

称为理论塔板数。与精馏塔一样,色谱柱的柱效随理论塔
板数
的增加而增加,随板高H的增大而减小。
塔板理论指出:
第一,当溶质在柱中的平衡次数,即理论塔板数
大于50
时,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形曲线。在色谱柱中,
值一般很大,如
气相色谱柱的
约为103106,因而这时的流出曲线可趋近于正态
分布曲线。
第二,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只要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系数有微小差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后,仍可获得良好的分
离。
第三,
与半峰宽及峰底宽的关系式为:

554trW12216trW2
式中tr与W12W应采用同一单位(时间或距离)。从公式
可以看出,在tr一定时,如果色谱峰很窄,则说明
越大,H越小,
柱效能越高。
在实际工作中,由公式
LH和16trW2

554trW122
计算出来的的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