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H值有时并不能充分地反映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因
为采用tR计算时,没有扣除死时间tM,所以常用有效塔板数
有效表
示柱效:
有效554trW12216trW2
10
f有效板高:
H有效L
有效
因为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对不同的物质计算的塔板数不一
样,因此,在说明柱效时,除注明色谱条件外,还应指出用什么物
质进行测量。
例已知某组分峰的峰底宽为40s,保留时间为400s,计算此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解:
16tRW216(40040)21600块
塔板理论是一种半经验性理论。它用热力学的观点定量说明
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率,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并提出了
计算和评价柱效高低的参数。但是,色谱过程不仅受热力学因素的
影响,而且还与分子的扩散、传质等动力学因素有关,因此塔板理
论只能定性地给出板高的概念,却不能解释板高受哪些因素影响;
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三)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
Deemter(范第姆特)等在研究气液色谱
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
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
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
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va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HABuCu
式中u为流动相的线速度;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
散系数、分子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原理
1涡流扩散项A在填充色谱柱中,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相
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分子在前进
11
f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故称涡流扩散。
由于填充物颗粒大小的不同及填充物的不均匀性,使组分在色谱
柱中路径长短不一,因而同时进色谱柱的相同组分到达柱口时间并
不一致,引起了色谱峰的变宽。色谱峰变宽的程度由下式决定:
A2λdp
上式表明,A与填充物的平均直径dp的大小和填充不规则因子
λ有关,与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性质无关。为了减少涡流
扩散,提高柱效,使用细而均匀的颗粒,并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