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
f2.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念。(2)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设计与实施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题研究方式方法,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生当作课题研究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趣味性原则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兴趣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力求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氛围,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养成好的听力习惯。(4)目的性原则学生良好听力习惯养成最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听力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5)坚持树立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许多学生,特别是成绩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英语自信心。
(6)真实性原则
f课题研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符合农村初中的实际,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要。研究过程中要有研究数据、书面材料、会议记录等证明材料,不能弄虚作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部分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习惯研究”着重研究农村初中听力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农村初中学生的听力训练有效、高效,并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绪、情感和状态,从而促进学生乐学,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课题中的“农村初中学生”是指学校地处农村,生源来自农村,教育设施配备相对薄弱的初中在校生。
“英语听力”是指初中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接受外界的英语声音语言信号刺激,经大脑迅速整合分析,理解声音语言信号实际意义的能力。听的主要目的是,听懂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并在获取精确信息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快速反应。
“习惯”是指在听力能力培养中,形成的一系列听力方法、途径和听力方式的总和。
二、课题的基本设想
摸索出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心理和年龄特点,探索出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习惯养成的多种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对英语听力教学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