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网会使他学习成绩下降。他的家境在同学中算是较好的,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他父母带他去了北京的几家博物馆和公园,如,自然博物馆、北海公园等等,他觉得很增长见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很希望经常能够去这样的地方,可是父母都没时间,大多数时间他还是在家看书、写作业,并且寒暑假是很少有人陪他玩,同学都回家了,他又几乎不认识北京本地的孩子,更别说有本地的朋友,同时他还认为北京的孩子太贪玩,自己也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他最好的朋友是一个名叫李杰的男孩,山东人,他的同班同学,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同时也是他说相声的伙伴,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打乒乓球、写作业。以下是他关于老家与北京的一些比较:花销方面、学校情况、如何过年和文化等等。他目前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八百元的学费、一百元的书费和几十元的杂费,家乡的学费据他说比这少一两百元而已,目前的学费他觉得能够接受,并且表示理解,“北京是应该比家乡贵”是它的原话。他由于爷爷奶奶就在身边,所以一般不要零用钱,需要的书和文具会由家人给他买,班上同学的零用钱据他了解也都很少,不过原来在家读书时父母是会给他一些零用钱的。谈起学校,他总是滔滔不绝的。家乡的学校十分大,整齐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很大的操场
f可供同学们在上面奔跑、踢足球、玩耍等等;现在的学校又小又旧又破,同学们挤在破桌椅后面,外面的寒风从教室四周的墙缝灌进来,好在人多加上暖气的一点微热,教室还不是很冷,可我们进行访谈的教师宿舍却连暖气也没有,冷得我们只打哆嗦。条件虽然很差,可是这个学校总有一种精神在激励着学生和老师,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也努力为学生举办一些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奖品也许只是一个本子,可同学们都明白这是学校的心意。他们家一般来说都是在北京过年,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吃团年饭、聊天,倒也其乐融融,家人还会打麻将,他偶尔也会加入进来,毕竟他在这没有同年的伙伴儿一起玩,只能是参与家人们的活动,这些对他来说觉得略显冷清;在家过年,用他的话说就是“大不同了”,家里小伙伴儿十分多,大家一起玩,还会放各种各样漂亮的鞭炮,还可以去一些亲戚家串门,可以热闹好多天。文化适应方面,他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首先,在家他就学会了普通话;其次,学校里的学生都和他一样是外地人,没有什么不同。他的朋友也仅限于这个学校和他一样的孩子,它最好的朋友李杰据他了解也没有北京的朋友,也觉得没有适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