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来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174
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水土流失问题分析
f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2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
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C.③
B.②D.④
解析:1B2A第1题,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地势起伏状况、降水多少及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等密切相关,因此地理兴趣小组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应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故选择B。第2题,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故①曲线符合。题组二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C.年降雪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D.沙尘暴日数多
解析:选AB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越往内陆东南季风影响越弱,其降水也越少。贺兰山略呈东北西南走向,P位于贺兰山东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而贺兰山西北部的Q点处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沙尘暴天气,降水较少。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fA.截留水分C.削弱风力
B.改变气候类型D.改变植被类型
解析:选AC草方格沙障的生态作用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较大的改变。5.2011浙江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可判断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主要依靠图中的图例如沙漠、沙地、河流、年等降水量线等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表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图中的图例如旱地、水浇农田、草地等合理表述即可;沙地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应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治理措施,而对旱地主要应进行合理的利用,防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