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在拉力和垂直弯矩共同作用下,锚栓的最大拉力设计值为4000N。
3、在拉力和绕x轴弯矩共同作用下,锚栓群有两种可能的受力形式,具体如下所示;依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第522条
假定锚栓群绕自身的中心进行转动,各锚栓到锚栓形心点的y向距离平方之和为:
f∑y24×50210000mm2;y坐标最高的锚栓为4号锚栓,该点的y坐标为150,该点到形心点的y轴距离为:y1
15010050mm;
y坐标最低的锚栓为1号锚栓,该点的y坐标为50,该点到形心点的y轴距离为:y25010050mm;
锚栓群的最大和最小受力分别为:
Nhmi
N
Mxy2y2
60004
7000005010000
2000
N
Nmi
N
Mxy1y2
60004
7000005010000
5000
N
由于Nhmi
0,说明连接下部受压,在弯矩作用下构件绕最下排锚栓转动,此时,分析计算得到各锚栓到下排锚栓的y轴距离平方之和为:∑yd220000;
最上锚栓点到最下锚栓点的y轴距离为:yd15050100mm;Lx:轴力N作用点至受压一侧最外锚栓的垂直距离,取50mm;因此,锚栓所受最大拉力实际为:
Nhmi
Mx
NLx
ydyd2
70000060005010020000
5000
N
综上,锚栓群在拉力和水平弯矩共同作用下,锚栓的最大拉力设计值为5000N。
二、锚栓受拉区总拉力计算
计算依据:
N
gsd
Nsi
,
Nsi
N
hd
yi
y1
;依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13第523条
式中,Nsgd:锚栓受拉区总拉力设计值;Nsi:锚栓中受拉锚栓i的拉力设计值;
fNshd:锚栓中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
y1:锚栓1至受压一侧最外排锚栓的垂直距离;
yi:锚栓i至受压一侧最外排锚栓的垂直距离。
N
gsd
Nsi,NsiNdhyiy1
四、混凝土锥体受拉承载力计算
计算依据:NRdc
NRkc
RcN
,NRkc
N0Rkc
AcNA0
cN
sN
reN
ecN
;依据《混凝土结构
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第613条
对于开裂混凝土:N070Rdc
fcuk
h15ef
;
对于不开裂混凝土:N098Rdc
fh15cukef
式中,NRkc: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
0Rkc
:单根锚栓受拉时,混凝土理想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RcN: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第4310条,取30;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当fcuk不小于45Nmm2且不大于60Nmm2时,应乘以降低系数095;
hef:锚栓有效锚固深度。对于膨胀型螺栓及扩底型锚栓,为膨胀锥体与孔壁最大挤压点的深度;
A0cN
:根锚栓受拉且无间距、边距影响时,混凝土理想锥体破坏投影面面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