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这便是草蛇灰线法。
学生交流自己评点的草蛇灰线处。参考答案:(1)“拿了钥匙……”“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开了锁,入内看时……”“依旧把门拽上,锁了”“小人直爬入墙里去,……”点评:情节上缝合细密,天衣无缝,更证明绝无失火之可能。性格上写林冲的精细和负责任,证明他打算在此长期苟安下去,并无造反之心。(2)老军送给酒葫芦“把花枪挑了酒葫芦”“你认得这个酒葫芦吗?”“又买了一葫芦酒”“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放了花枪、葫芦在雪里”“花枪挑了酒葫芦”“把花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点评:一小段故事,十写花枪酒葫芦,看似繁琐,实则必要。一为情节发展之串连物,二为人物性格发展的证明物。“慢慢地吃”和“吃尽了”,动作、神态、心理都已变化,林冲已非前一个林冲了。(学生还可以继续谈“火”,还可以谈别处,点评的角度和方法可多样化,只要对此法有初步的了解,能培养学生细心读书之习惯即可。)
3、学习设置悬念法(8分钟)教师介绍设置悬念法:小说创作中,作者本可以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和情节的来龙去脉清楚地向读者交待,但是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却故意不明说,读者只听其言,观其行而不知其人;只见事情的一鳞半爪,却不知其全貌。这就是设置悬念法。
f学生交流自己点评的设置悬念处。参考答案:(1)“那人”和“跟的那人”是谁,没有明说。点评:小二儿不认得,只能这样写。作者语言精致如此。(2)林冲听得那三人说话。每句话都是谁说的,没有明确交待。点评:林冲隔着庙门,只能听其声而不能见其人,但这三人的声音林冲是熟悉的,所以故意不明说出,是在逗引读者急切想知道的心理。后面才用迭文“听那三人时”交待出来。叙述曲尽其妙。(此处如果假定每个学生都是电视剧的编剧,把这段话释悬后改编成电视对话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学习细节描写法(8分钟)教师介绍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