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式教育,侧重于对即有知识的学习和解题技巧的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国外则是启发式教育,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更侧重对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实际上我们的教育系统也在教我们创新,但这种创新,是走出常规二十尺,而西方文化的创新,简直是奔出常规两千英里。另外,现在的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我们原有的天性,我们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下,逐步在丧失活力。现在中国,绝大多数情况下依然只以成绩论成败。我们原来一直憧憬着大学的美好时光,但当我们步入大学,我们只有无语的发现大学也是如此。这样的体制下培养的学生,一心只为成绩,今天学习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考试。同样,也助长了考试作弊之风。大学其实一直想遏制这种风气,于是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但是在只讲成绩的时代,这反而助长了不良之分。因为同学们也同样瞄准这“美好的”平时成绩,因为只要你愿意,它太容易得了。首先,不论懂与不懂,上课只要有问题,那就回答问题,老师就会加分。其次,半期考试监考太松了,抄袭实在太多。所以,只要你愿意,你的平时成绩就很高。中国的教育还在不断摸索中。除了教育,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也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教育决定你是否拥有了创新能力,环境则决定你能否发挥创新能力。
f许许多多企业都依靠创新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世界巨头,我们熟悉的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等都是如此。这和国外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国外有健全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创新成果可以得到保护,而国内就不同了。创新的成本高,收益低,权益的不到保障。成功的创新还要面临被抄袭被山寨的危险。在这种大环境下,根本没有创新的动力,创新人才无法成长。
就拿之前提到的苹果公司举例,苹果应用商店里有72为收费软件,为苹果提供的相当可观的利润。用iPho
e的同学都离不开这个应用商店,除非你越狱了,越狱之后,你就可以免费下载收费软件。在中国的iPho
e用户中,越狱率达到40。中国每年为苹果应用商店贡献了18的下载量,却只提供其收入总量中的3。而美国本土在有28下载量的同时,贡献了其收入总量的42。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大概就能体会到中国人是缺乏产权意识的。如果可能,我们就不会情愿为他人的创新成果掏出自己的钞票。
可以免费使用盗版时,我们为什么要花钱去买正版?可以模仿时,我们又为什么要费力气创新?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我们的社会鼓励创新,需要创新,我们给予人才的环境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