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创新不容易,第一,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第二,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作用,没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变
f的,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从来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创新确实不容易,所以总是在创新前面加上“积极”、“勇于”、“大胆”之类的形容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是高校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之前所接受过的教育,对于创意的定义都是:基于某个基础,某个范围(比如科学,审美),在限制之下,做出一些与他人不一样的东西。简单说,我们创造的目的性太强,限制太多,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不可能的东西”,但西方不一样,他们创造没有太多目的,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说是“在不可能的范围内做出不可能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中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比较从教育和环境这两方面来谈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同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第一步。我们所处的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所以先说说中国在教育上的投入。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的985工程的由来。类似的还有211工程、2011工程等等。但是这一系列的措施没有让中国教育摆脱落后局面。在2013年英国泰晤士报评选2012年世界大学200强里,中国内地仅有清华北大两所大学上榜。而美国则有76所,英国有31所。这成绩恐怕很难让人满意。事实上,国家对教育投入不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长,在2012年已经占到GDP总值的,达到了21984亿元。可是但是我要说这还远远不够。这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尚未达到。再看这组数据,公共教育花费占人均GDP的百分比,在这五个国家中中国是最低,百分之零点八二,最高的美国达到百分之六点一。中国教育落后的原因不仅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