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但未取得预期成效。法国E弗雷西内在深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性能和张拉、锚固工艺的基础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缺乏木材和钢筋的条件下,于1946年在吕藏西Luza
cy用预应力钢筋将预制的混凝土梁段串连成整体,不用支架,只用临时塔索,在马恩河上建成跨度55米的双铰刚架桥;在1946~1950年,又按同样做法,在埃斯布利等地建成跨度74米的桥5座。联邦德国于1950年在巴尔杜因施泰因Baldui
stei
的兰河修建主跨为6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桥,使用巴西在1930年未取得成效的悬臂灌筑法取得成功。在1952年及1964年,联邦德国又采用此法建成沃尔姆斯和本多夫桥,其主跨分别达到1142及2080米。1962~1964年,法国在塞纳河上用悬臂拼装法建成分跨为
f348614348米的预应力混凝土桥并取得压缩工期的效果。1979年,联邦德国要在1948年所复建的科隆多伊茨莱茵河桥钢实腹梁旁边原预留复线桥位处增建同样分跨和同样主要尺寸的连续梁经方案比较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造价比钢梁造价低15。至于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因受悬臂梁桥和钢斜张桥的启发,其构思在50年代已经成熟;出于其他原因,1962年才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上首次建成主跨是235米。目前这种桥的跨度已发展到400米以上。钢筋混凝土拱桥,在采用无支架施工方面也取得了进展见混凝土桥架设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
在有铁路(1876年)之前
①木桥。桥梁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13世纪,但均不详细。《水经注》记有春秋时晋国公平年间(公元前556~前532年)曾在
f汾水上建木梁木柱桥。秦代(公元前221~前200年)建都咸阳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时所修建的渭河桥、灞河桥等,在《水经注》、《三辅黄图》中都有确凿记载。这些桥屡毁屡建,多采用木梁木柱或木梁石柱桥式,当桥的跨度大于木材长度时,曾使用悬臂梁式桥及拱桥。按南北朝宋代《沙州记》记载在安西到吐鲁番之间羌人曾修建单跨悬臂梁桥,“河厉”称为。其法是“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如是多跨桥,则是在各桥墩上用大木纵横相叠,各向跨中伸出,再在伸出端之间用纵梁相连;为保持稳定,一般需在桥墩台纵横大木之上修建楼阁,用其重量压住悬臂的固端,如始建于南宋理宗宝六年(1258年)的湖南醴陵渌江桥。在拱式木桥中,宋代虹桥构造奇特。据《渑水燕谈录》等书,知其始建于宋明道中1032~1033年。在宋代名画《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