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棉花桃灯”,结束临汾无路灯历史。截止1988年年底,全市建制镇由1978年的4个增加到72个,并设立13个街道办事处,城镇化率达到1468。市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8万人,人均用地面积149平方米。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9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48平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53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722升,自来水普及率942,城市下水道47公里,桥梁8座,下水道普及率474,城市路灯发展到106盏。市区老城区“两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稳步提高阶段(19892000年)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临汾市迎来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本阶段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从供热、煤气到城建投融资等创造性引深改革,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1990年,临汾市煤炭气化公司开始筹建,91年正式挂牌成立。1995年9月,临汾市煤炭气化公司与香港采辉国际有限投资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合同,为本市公用事业引入第一笔外资580万美元,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山西金尧焦化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市煤炭气化公司与尧都区果树场合并重组,成立临汾市同世达实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由成立之初的15亿元发展到92亿元,煤气用户发展到5万余户(2005年数据)。1996年,拓宽改造向阳路,并完善了供
第6页共13页
f临汾改革开放实录
排水设施,成为市区东西主干道。1997年,高标准规划、配套设施齐全的鼓楼南北街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成为我市纵贯南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1999年9月,贡院街拓宽改造工程通过“自筹资金、自我运转、以房养路、就近还迁、保证质量、按期完工”的办法,在政府没有投入1分钱的情况下,吸引社会投资15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改造任务,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旧城改造的新路子。同年11月,省政府在临汾市召开城市建设现场会,在全省推广贡院街“以路带房、以房养路”的旧城改造经验。到2000年底,市区日供水量864万吨,煤气用户发展到5118户,安装各类路灯3582盏。市区人口增加到35万人建成区成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由单一发展迈入全面发展阶段。3、多元化发展阶段(20012006年)这一时期,随着我市撤地建市的顺利完成,临汾市步入科学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空前活跃。2001年,以“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为总体发展目标的市城建十大重点工程全面启动。通过采取“市场运作、滚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