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课题:生活中的比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A、B、C、D、E四张照片)看看哪几张照片和A比较像,哪几张照片和A不像?为什么有几张照片和照片A比较像,有几张不像?你猜猜大概和什么有关?二、交流研讨,探究新知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请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照片A长是(),宽是()。请大家数一数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为什么有几张照片比较像,有几张不像?看看能不能从这些长和宽之中找到答案。
2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3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反馈交流。
预设一:A、B、D三幅照片长和宽都是同时缩放相同的倍数。预设二:A、B、D三幅照片长都是宽的15倍。A6÷4=15B3÷2=15C3÷8=0375D12÷8=15E12÷2=6
f现在谁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4观察这里所有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5归纳特征,总结思辨比的意义像上个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6÷4又可以说是6:4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最关键的词是什么?(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实际上就表示两个
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呢?(相除关系)反过来,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都可以说成是这两个数的比。如12÷8可以说成12:8,路程÷时间速度,可以说路程:时间速度等等。6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数叫“比值”。7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