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字,自然不能逾越钟、胡两家范例。王羲之在比较了胡、钟二家的书法,遵照卫、王两家族的传统的基础上,选择了钟繇书风。王羲之早期行书《姨母帖》,尚残留隶书那种横平竖直的书写习惯,用笔起伏、顿按的幅度不大,很少映带;书写速度较为平缓,近于匀速,风格古拙质朴,不脱钟繇法度。王羲之后期的行书作品,风格大变,面貌一新。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孔侍中帖》等,这些作品笔画体态都有生动的欹侧之势。王羲之的新体行书中锋、侧锋互用,每字即见,运笔速度较为迅疾,有振迅遒劲的风神。同时,王羲之将草书笔法引入行书,从而使行书体势具备了欹侧遒媚的风格。如他的《兰亭序》,笔法变化丰富,笔力劲健,速度匀畅,形态纤美适度、自然含蓄,结体冲和安祥,不激不厉。
(三)草书方面的创新
秦末汉初,已萌草书。汉魏草书,大多是较多地保留着隶书笔意的章草,少部分是比章草书写更为简便的今草的雏型。汉末出现了一些草书大家,如崔瑗、杜度、罗晖、张芝等,其中张芝最为突出。字字独立、笔势不连贯的章草在张芝的推动下,形成了可字字相连、更为自由便略的今草。三国两晋时期的书家,若习草书,多以张芝为楷模。王羲之以索靖的《七月廿六帖》为学习草书的蓝本,同时王羲之的章草在王导、王的教导下书写十分精美。但是王羲之在草书方面的建树,并不是章草,而是今草。王羲之的今草书,是在扬弃张芝章草书的过程中生成的;与张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的今草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笔势流畅遒逸。代表作有《十七帖》、《初月帖》、《长风帖》等。
三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王羲之书法重意尚韵,书法技巧及书外情趣的融合,达到登峰造极境地,并且能够融入世俗,这样不仅使王羲之书法自产生以来就被其生活年代的人们推崇与学习;还让其书法得以广泛流传,使王羲之书法在我国书法界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总之,王羲之书法不仅影响着其子孙后代,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主要表现为:
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最为繁盛的时期,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百花齐放。唐太宗李世民,为帝王书法家第一人,贞观初年,潜心临习王羲之真迹,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论》,由于其“尊王”的审美倾向,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与薛稷)的书法创作。如:欧阳询工于书法,学“二王”,其书刚劲挺直,自成面目,人称“欧体”,碑刻存世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代表,其临摹《兰亭序》很有功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