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玄学崇尚清淡,提倡“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当时王羲之深受玄、道思想的影响,他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放荡不羁,同时这种思想倾向深刻影响着王羲之的书学思想及其书法风格。如:王羲之在《书论》中说:“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偃”与“仰”,“侧”与“斜”,“小”与“大”,“长”与“短”皆言用笔变化自然之态,同时体现着老庄的“自然观”思想。
(四)王羲之的书法师承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自幼爱习书法,由父亲王旷、叔父王启蒙。王羲之在少年时师从卫夫人;卫烁,师承钟繇,尤善楷书,书法造诣极高。卫夫人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为王羲之后来革新楷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到二十岁间师从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和飞白书的王,使得王羲之兼善诸体,为后来变革今草、行书和楷书作了重要的铺垫。同时王羲之书法也受到王、郗两大书法世家的影响,如王导将钟繇名迹《宣示表》赠给王羲之,使得王羲之有机会就真迹学习钟法。随后王羲之心仪张芝草书,从而学习张芝草法。总之,王羲之在认真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身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二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创新
晋代书法上承汉魏流风遗俗,而有重大发展和变革,尤其自东晋起,书法开始转向自觉追求妍美流便的书风,充分张扬个性。其中“书圣”王羲之在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的基础上,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书、行书和草书之典范。具体表现为:
(一)楷书方面的创新
楷书体或称正书体、真书体,是在隶书体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书体。王羲之在楷书方面对钟繇的楷书“俱变古形”,为今体楷书的定型做出了积极贡献。钟繇的楷书具有浓厚的隶书笔意,但是王羲之在钟繇书法风格的基础上融汇各家之长并加以创新,所书楷体笔画之间的配置关系基本确立,结体变横张为纵展,规整劲健,雍容尔雅,仪态大方,将楷书引入了端庄而生动的“今体”阶段。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二)行书方面的创新
与楷书一样,两汉时期,行书已在民间流行。早期的行书也是由隶书的实用书写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兴的书体,它简洁、开张、结体松动、隶味很浓。行书由后汉刘德升始创,至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朝钟繇、胡昭二人的书法定为标准体。王羲之早年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