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的挤压力作用下,物料被挤压成密实的片料。此片料经破碎、筛分后即可得到所需粒度的颗粒肥料。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挤压辊一般呈水平布置,一辊固
图1挤压造粒原理示意图
定、一辊浮动浮动辊即加压辊,由液压缸加载,一般辊面上有规则排列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凹槽、穴孔或凸起,经过配比的粉状物料从上方均匀连续地加入两辊之间,到达加压角α内即进入挤压角ββ12α,物料被强制喂入,一般β1015°。随着辊子的连续旋转,物料被挤压,当处于两辊半径连线成水平位置时,压力达到最大(Pmax),然后压力迅速降低,此时成型物料在回弹力的作用下脱离与辊面的贴合,顺利落下进入下一工序。22物料的成型机理
挤压过程中物料的成型机理一般为:物料受到挤压后,其颗粒将进行重排,并排出颗粒间的空气,从而减
f小物料间的空隙。其过程为:a、物料的重排;b、碎裂;c、塑性流动三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不一定是顺序进行的,可能穿插发生。挤压的结果:物料的压缩比接近25:1,气体的去除率在60以上。23影响挤压效果的因素
为了得到较好的挤压效果,进料的粒度应是大小不一的,其合适的范围应控制在011mm。过细的物料01mm含空气太多,影响成品料片的密实度,而且会对挤压过程产生影响造成挤压机振动加剧;过大的物料又需消耗更多的压碎能量。所以要很好的控制进料粒度。
物料的硬度或塑性影响挤压过程所采用的压力。有些物料如氯化钾、磷酸二铵及尿素,塑性较好,挤压成粒的效果较好。而硫酸钾、硫酸氨、磷矿粉的塑性差,不易挤压成粒。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可配加适量的粘合剂。尿素、氯化钾或少量的水份均能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物料温度的影响。在挤压过程中,粒子间的摩擦会加剧并产生热量
而使物料的温度升高。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有利于得到较密实的挤压产物料片,但过高的温度会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含尿素的配料要避免温度过高,否则会发生粘辊现象。一般温度要控制在7080℃之间。这可借助挤压辊内部通循环冷却水来控制。3挤压造粒法的主要工艺流程31简介
图2是挤压造粒系统的简明工艺流程图
图2挤压造粒简明工艺流程图
该系统共由四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各自的设备及仪表,分别为:●贮存、计量、混合
f●挤压●破碎、筛分●修整
物料在各级间的输送由斗提机、皮带或链式输送机来完成。32贮存、计量、混合
当产品是复合肥时,最好用间歇式混合操作,配方中的各组分原料在称重仓内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