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基本上是由农民自筹解决,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严重不足,而且还逐年下降,2000年,中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为1298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的8,比1990年的10约低2个百分点,比1980年的12约低4个百分点,这样,在基础设施(交通、邮电、通讯等)、医疗卫生和义务教育等公共品供给方面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近5年来,国家实
第4页共9页
f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8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5100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为56亿元,仅占
1、1,只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10左右。在医疗卫生方面,19902000年,政府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总费用比重由1
2、5下降到6、6,87的农民是完全自费医疗,有统计说,我国70的农村人口仅消费5医药商品,而30的城市人口消费95的医药商品。被列为世界上卫生公共资源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建国后的60、70年代,因农村实行集体合作医疗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非常成功的典范。在义务教育方面,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襄阳县教育总投入的调查看,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几乎全部是由农民负担,省级以上财政专款仅占0、11。结果人们看到的就只有城市的现代化,而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交通、卫生、教育等还很落后。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收入低增长慢,一是因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生产太多,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市人口相对少只占30,购买农产品的城市消费群体相对比重太低;三是城市企业开工不足,乡镇企业有很多破产,劳动力转
第5页共9页
f移困难,没有非农就业收入,农民增收陷入停滞。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比如说农民不能和市民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农民进城务工要办证要交费,农民的土地财产被收回被征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等等。结果城乡差距拉大,以2002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作分析: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收入差距额为5227元,差距比为
3、1∶1,这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城乡差距3∶1警戒线,若将城市居民上一页1234下一页的一些隐性福利(比如奖金、住房补贴、公费医疗等)、优惠折算成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达到6∶1。有学者计算说,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300万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