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己对社区提供公共品的需求自己进行的选择,对公共设施要求高的就选择房产税高的区域,对公共设施要求低的消费者就选择房产税低得区域,且交的房产税数额正好等于该地区公共品给该消费者的好处。它建立在Tiebout模型的基础上。在理论初期,它提出了同质区域模型。它假设,区域内的房屋价值是一样的、有足够多种区域以至于不同房产税税率满足所有人对公共品的不同需求、并且区域内会规定一个房屋的最低成交价格。在这样的规定下,没有人会出比房屋最低成交价格更高的价格,如果这样,他们何不到比这个社区最低价格要求更高的社区去买房子呢?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所以,在同一个地区大家买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价格,交的税也就都一样,根据Tiebout模型,这样大家正好可以根据自己对公共服务的偏好选择区域。后来Hamilto
又把模型扩展到了区域内房屋价值异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人愿意交比得到的公共服务价值高的钱,所以最终房屋的价格也是趋同的即一个区域内虽然房屋价值不同,但最后的成交价格相同,大家会交一样多的税,这样就变成了和第一种情况一样。这种观点被实证数据所支持。支持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这个房子未来的税收代表着它能得到多少公共福利,那么这个房子的税收也就影响着它的总的使用价值(原本价值加上公共服务),也就是税收的房产资本化。而这,正是被实证数据所证实的。第三种观点资本税观点(Mieszkowski1972)认为,财产税的主要效用是对资本征税,是利润税。它假定,一个国家有一个固定的投资总额、有两个地区,一个高财产税税率一个低财产税税率。那么,资本自然会流入低财产税税率的地区,造成这样的结果:高财产税税率地区的投资减少,房屋和商品供应减少,房屋和商品价格升高;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和土地需求减少,工资降低和土地价格下降,高税收地区的消费者收益受损;低税收地区相反,消费者受益增加。因此整体来看,全国的消费者福利基本没有变化,而征收上来的财产税主要由全国的资本承担,并造成了投资的扭曲。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观点认为是消费者完全承担了这部分税收;受益者付费观点认为这与我们平时的消费一样,这只是对公共品的消费;而资本税观点认为,在全国来看,是资本承担了这部分税收。
f32从财政收入角度分析321国际经验:房产税可成为地方政府收入重要来源美国各州为了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而普遍征收财产税,;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