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主要是由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后的一定时期内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市场货币供给充足,消费需求活跃,导致物价上涨;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和政局动荡等因素带来农产品、石油等资源能源性商品的供给减少,使得生产成本增加,推动物价上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输入型通胀仍是当前CPI数字高企的主要因素,应当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
日前央行所采取的加息措施,是自2008年12月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到225,2010年内两次上调基准利率之后,2011年年内第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从央行如此高频率的加息行为中不难看出,其稳定物价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过加息来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可以引导资金留在金融体系内,从而降低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平抑物价。对于居民个人消费而言,加息会提高购买住房、汽车等消费性贷款的利息支出,与此同时银行存款利率的升高也将刺激个人储蓄偏好的加强,在工资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居民推迟或者减少个人消费;对于企业投资来说,加息会提高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其应对措施不管是通过降低融资金额、减少投资项目,还是减薪裁员,都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企业发展速度放缓或者员工购买力下降。总而言之,加息必然会带来货币支付的减少,货币流通周期的变长,金融机构揽储和放贷积极性的降低,最终削减货币供应总量,进而有效地控制流动性,达到稳定物价的目地。
(二)加息可以缓解公开市场操作压力
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货币被动投放较多的特殊状况,加强流动性管理成为了近年来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问题。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手段,它与再贴现政策和存款准备金制度共同构成央行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一直以来,我国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国债回购操作为辅的方式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同时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与公开市场操作相互配合来进行流动性管理。
从理论上来说,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能够深度冻结流动性,其调节的主动性更强。不过,在央行6月20日的又一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中小金融机构也达到了18,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的空间已经不大,这种状况极大地加重了公开市场操作的负担。在此背景下,上调基准利率则有助于缓解公开市场操作压力,加强市场流动性管理。相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能控制货币的流动性来说,基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