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地理信息,设计考查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试题。这类试题选取的区域一般为热点地区或附近的区域,且一般都具有特殊性或典型性。将区域作为信息的载体,即是问题设计的源泉,也是学生解题的源泉。这类试题涉及的内容广泛,地理的许多
f主干知识均可以在区域中体现,但以考查区域特征、区域环境、区域发展的居多。如2011天津卷45题、2011海南卷35题、江苏卷29(1)题等即为典型试题。举例12011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4.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B.牧区C.林区D.矿区5.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气候、交通B.土壤、市场C.水源、技术D.地形、人口
f【教学反思】1、从这一类试题来看,学会阅读区域图并正确地提取信息是解题关键。而过去那种让学生单纯记忆区域图中的内容,或者将文字知识落实在区域图中的复习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考了,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需要彻底地变革。2、在区域图中进行地理问题探究,这是比较新潮的试题,也是比较难命制的试题。面对这一特征,我们的复习教学应该放在提取图像信息、解译地理信息、组合筛选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上。举例22011年海南卷读图2,完成3~5题。
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5.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f【教学反思】1、上述试题证明,区域类试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这就是我们复习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高三复习教学要转换思路,要从过去那种以知识为主的复习转换到以培养地理素养为主上来。如经纬线的含义、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海陆分布的意义、因果关系的思维品质、综合考虑众多因素的习惯、描述空间分布的技能、时间、高度的计算方法等等。2、区域地理的复习要避免脱离主干知识的现象,不能将复习的方向指向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之外。因此,在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知识的关系推理,或者进行城市、产业、交通线的分布等知识的判断推理应该成为复习教学的主体。3、以往将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一遍的方法需要调整。理由:(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