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人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记忆是指人对过去经历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想象是指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是指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认知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
34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感知范围扩展
随着中枢神经的发展和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展,34岁幼儿已经发展了各种基本的感知觉。他们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能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能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他们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二)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
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34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f(三)无意想象占主导
34岁幼儿会玩想象性游戏,但此时孩子的想象简单,是无意的、自发的。其想象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是说谎。幼儿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部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幼儿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幻想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