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会学生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学习之中
范金晶
一、研究的意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实验)》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11条具体要求,其中涉及到了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能力。利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探究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运用数学定量地描述生物学规律极大地改变了生物学研究的面貌,可以说数学方法的引入是使生物学跻身精确科学行列的重要途径之一。二、研究的过程(一)分析学生情况在一些学生的认识中,生物知识简单明了,只不过是内容杂碎,名词概念繁多,认为只要死记硬背
就可学好。事实并非如此,一旦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相关的计算或和数学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答对率往往很低,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二)教材、教参、教辅资料典型习题的研究“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课本中引用了林德曼的研究,用实验数据来加以说明。在学习“林德曼的研究”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科学结论上。而在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上,教师经常采用“倍率法”进行“放大”和“缩小”展开教学。无论是简单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计算,还是食物网中能量流动“极值”的计算,学生运用“顺算法”和“逆算法”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已有了很好的总结,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解题规律。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过分渲染现成结论运用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推理认知的过程。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教给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推理出某种结论,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更重要。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将其他的数学基本运算方法运用到能量流动的计算中。三、研究的结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推理环节的引导,与直白的结论性陈述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大胆猜想和质疑、勇于验证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是在生物学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习题在解题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数学方法,将数学的模型迁移到生物学问题中,同时还要能够意识到生物学现象的特殊性和数学方法运用的范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