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学目的;第二,要为学生设置多样综合的教学内容;第三,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4、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第一次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内容:第一,教学心里化;第二,教育性教育思想;第三,教学阶段论思想。(二)系统课程理论的形成:1、博比特的课程理论:博比特出版《课程》。基本模式:分析人类经验;职业,分析,派生目标;选择目标;制订详细计划。2、泰勒的课程理论: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和“行为目标之父”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么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三、繁荣发展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泰勒原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范式,引起人们在课程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大大提高了课程编制的科学性,使其成为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杜威认为,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所谓思维就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必须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
f对方法进行检验2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传统三中心教学理论3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受当今科技大发展与知识量猛增的现实所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智育的新目标应是教育改革的着重点。应该关注“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的问题,并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学要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发现学习法(二)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1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19691983,发表了4篇文章:《实践1:课程的语言》《实践2:择宜的艺术》《实践3:课程的转化》《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强调课程的实践性;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要素组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和学习情境更为重要,教师和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由课程集体协商);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追求“实践旨趣”,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但缺乏自我反思。2概念重建主义主张课程研究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