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规划意识增强各级政府在协调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中体会到了统筹安排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规划的意识大为增强。土地使用者在用地手续办理过程中加深了用地必须符合规划的认识。通过违法案件的查处和规划用地宣传教育,全社会依据规划用地和管理土地的观念开始形成。(2)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对不在建设用地控制圈内选址的用地(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一律不予批准,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建设项目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布局的现象,对集中利用城镇居民点用地的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城镇的扩展由过去的一味外延式逐渐转向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拓展并重,依据规划较好的控制了城市拓展的规模,有效遏制了城镇和园区等各类建设大量圈占土地、占用耕地的势头。
3
f(3)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得到强化制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建立健全了农地转用预审制度、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制度、土地利用监督检查制度,使耕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设立了耕地开垦专项资金,实行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确保耕地的占补平衡;层层明确了耕地保护的目标,特别是县乡两级规划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管制的范围和责任。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共计增加耕地112243公顷,改变了长期以来耕地只占不补的局面。(4)土地用途管制成效显著上一轮规划明确了保护和开发的空间范围,规定了每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管制规则。在具体实施中,以规划为依据,以用途管制为手段,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实践工作中土地利用管理缺乏依据、基本国策难以具体落实的突出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依据规划,对不符合土地规划的建设用地不予批准,对违反土地规划用地和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违法用地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5)推动了社会进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规划实施以来,通过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XX市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长潭高速公路投入使用,潭邵高速公路、洛湛铁路、XX环线相继完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小康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684亿元,城市化水平由1996年的3453提高到2005年的425,位居全省前列。(6)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规划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有效地指导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后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使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明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