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态退耕和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范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规划实施以来,共组织生态退耕280855公顷,2005年,林地覆盖率达3744%,开展了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f2.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用地指标结构性矛盾突出、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指标结构性矛盾突出、上一轮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基本够用,但建设用地内部各类用地的指标不合理。其中城镇村及独立工矿新增用地规模过大,水利设施用地规模反而减少。上一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预计不足,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矛盾较为突出,在指标分配上重点照顾中心城区,发展较快的乡镇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而发展较慢的乡镇建设用地指标有余。城郊结合部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增长较快,远远超过城镇用地增长速度,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2)规划实施的权威性还不高,总体控制作用发挥不充分规划实施的权威性还不高,上级规划主要是对下级规划的指标控制,没有很好地吸纳下级政府的发展设想;而下级规划局限于是对上级规划的指标落实,从而导致了上下级规划间只是用地指标的衔接,而不是全方位的协调和衔接。规划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对规划重要性认识还不深,规划的法律地位不高,在实施管理中的随意性较大。违法占地近几年居高不下,有些违反规划的用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协调难以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3)规划缺乏适应性,规划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还不紧密规划缺乏适应性,上一轮规划为蓝图式的规划,规划方案本身缺乏应有的弹性,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地需求的多种变化,对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估计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用地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发展空间不足。规划用地布局与实际用地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管理机制缺乏弹性,导致规划频繁修改,使规划管理面临尴尬的局面,失去严肃性,降低了规划的效力。(4)违法用地还未得到根本制止违法占地、违法批地、非法买卖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有些基层政府争相招商引资,违法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
5
f使得国土部门查处违法案件难度较大。土地执法难于到位。
三、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1.土地利用状况
(1)土地利用结构全市土地总面积50098760公顷。至2005年底,农用地为4023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032,其中耕地14231869公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