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中轻挖潜、重扩张,行业重复建设问题仍然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和闲置浪费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缺乏统筹,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现象比较严重,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严重影响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部分地方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过度开发建设,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破坏加重,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削弱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改革和发展为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手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革政绩考核办法,有利于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耕地保护。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逐步建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将推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向合理分工和互利协作发展,促进区域和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要求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土地要素市场,激励土地使用者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的行为。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程度日益提高,有利于规范、约束和监督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促进建立公平有序的土地利用环境。经济不断发展,有助于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土地整理复垦,加强土地利用管理能力建设。区域一体化日趋加快,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区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我市土地供求紧张局
2
f面。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快建立土地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立足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用地,协调各行业和各类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用地配置,走健康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着力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协调矛盾、提高效益,加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控制与引导,提供土地利用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树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观,切实保护生态功能用地,加强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的防范与治理,保障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1.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1)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