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至于把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在对一项“您对大多数人的入党动机作何评价”的问题中,认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占264,认为为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占378,认为为党为国是主要、为自己是次要的占131,认为为党为国是次要、为自己是主要的占70。还有156的人认为入党的动机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升官发财。在“出口”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把因违法违纪而受到党内处分的党员作为评议的“成果”。而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都软弱无力。咎其原因,当然有处置不合格党员规定的滞后问题,但更多的是基层党组织不敢得罪人的原因。调查显示:认
f为民主评议党员效果有效的仅占254,比较有效的占384,认为是流于形式或应付检查的占362。
(三)党员管理机制滞后,造成对不同层面党员监督管理“松紧”不一。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流动党员管理上,虽然实施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等管理办法,但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对“关、停、并、转、破”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客观上有管理规定不健全的因素,但主观上也有同情的心理因素,因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重在职、轻离职的思想导致了对离退党员和村级离任党员干部疏于管理,一部分党员因精神空虚而走向教堂、宫庙或伺堂中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的党员管理也没有很规范的措施和办法,许多地方党组织感到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二是党员监督措施还不够到位。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对每个党员的实际表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却不甚了了。党员的行为大都靠自觉性来维持,而人的自觉性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一旦受到利欲的引诱,很容易走上歧途。三是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还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在问到“你了解掌握了党员违纪的线索时将如何处理”时,有553的人表示“积极举报”;有138的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举报”;有115的人表示“涉及到自己利益时才举报”;有121的人表示“因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还有73的人表示“当作不知道”。对现有党员监督机制的总体看法是:认为监督机制健全有效的仅占23,认为比较有效的占293,认为监督很一般或效果很差的多达374。
(四)党员教育形式滞后,手段乏力,使一些党员产生了“厌、淡”的情绪,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在开展“三会一课”中,许多党组织往往是念念报纸或结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