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评价中,投满意票的只有19,投比较满意的占526,一般或比较差的占284。
二、原因党员队伍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因素有:(一)经济背景的突变,共产党员的信念、信仰受到冲击。一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
f市场经济的确是在不断推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方面吸纳或模仿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党员的思想上造成一种假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原来那种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开缺口之后,许多人有认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从否定生产方式,到否定制度,最后到理想信念动摇绝非偶然。二是经济结构多元化、生活条件的多样化在改造人的物质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的精神世界。许多党员不再自甘清贫、不再追求“先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带头先富,追求享乐。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必然的,但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抓物质生产的同时如何发挥智力的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显得相当不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所以,在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产生了人的精神“贫困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能未能实现顺利转化,造成党群关系的联络网系不全。经济体制转变后,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能从行政干预转变到服务经济工作上来。但是,如何解决服务的问题,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范,许多农村党员除了收钱、抓计生之外不知可以再做些什么?因而渐渐地脱离了群众,淡薄了群众观念。
(二)“入口”不严,“出口”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发展党员方面,一是片面追求数量。有一段时间里,为了加快壮大党员队伍,责成了一些多年未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加快发展党员的步伐,这种做法本来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党组织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下达发展党员指标。有的虽然没有下达指令性的发展任务,但下达指导性计划的同时也将发展党员的任务列入党建目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性的计划实际上变成了指令性。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二是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从目前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上看,大部分的工作落到了基层党支部身上,地方党委一般只把程序关,不把质量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的“党票”基本上掌握在支部书记手中。由于对发展党员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在很多地方出现近新繁殖的现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