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为立体图形但是题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改变了一个条件或者增加一个条件,学生就不能进行转化,那是因为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式题目练习较少,还不能熟练的掌握。二、培养立体感、明分辨、增转化针对上述所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立体图形的习题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一些措施。(一)培养立体感觉“奠基石”立体感优势空间感就是人对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事物的深度、层次的感知能力,是对事物立体的,宏观的把握。空间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辨认方向,看地图,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大到对一件事的线索的梳理,系统的分析,深层次的发掘,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英明的决定,所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感显得尤为重要。1树立立体意识要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意识,我们教师就要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有挑战性的问
f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加深了立体思维的意识。例如在上学期听了师傅执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立体的认识师傅让学生用四根小棒拼成正方形,问学生能摆出几个正角形。学生在回答一个的过程中大脑里就已经形成了四根小棒构成正方形的图像;于是师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让你搭两个正方形形需要多少小棒?学生展开思考,学生非常聪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回答了七根。师傅并没有回答马上抛出一个问题:摆6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学生们展开思考积极讨论,当然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想到十二根,当师傅说只需要十二跟小棒的时候,学生很诧异,觉得不太可能。当学生进行质疑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努力思考的时候,就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思考的状态。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立体感,这时在拿出一个用12跟木棒搭成正方体,学生观察,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没有从立体的角度进行思考,只从平面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在思考中在恍然大悟中渐渐的树立起了立体意识的基础。2树立立体思维树立了立体意识的基础,学生们可以从立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养成这样立体思维的习惯,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日积月累。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渗透立体思维的思考,用立体思维去分析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有这样的一道数学题: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长是40厘米,宽是35厘米,高是20厘米。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进行回答。A物体长20厘米,宽38厘米,高30厘米(B物体长35厘米,宽50厘米,高18厘米(C物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