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就表明了成员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成员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成员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措施
1、教室布置的改变原来的教室一般是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面的黑板用于教师的授课板书,后面的黑板一般用于出黑板报、班级事务等。现在,我校的教室总共有六块黑板:前后各一块、侧面两边四块,并且没有主次之分,因为我校的每一个教室都没有讲台,这六块黑板全部用于学生板书、演算等。同时学生的座次排列与传统的座次排列也有很大的变化,原来学生的座次是一排排、一列列,现在我们是把学生分成六组,每一组的学生面对面得坐,这样就便于同组的学生交流讨论。2、学生的分组按照平时表现把学生分ABCD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两人,组成8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两名学生为正副组长,每名组长负责4人,他们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
2
f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3、学生的评价方法在小组评价时,采用提高分计分制,即在分组前,教师按平时成绩和表现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基础分或等级。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通过独立测验得到分数或等级与他们各自的基础分或等级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自己基础分或等级的程度来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或新的等级。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得分相加,从而构成了该小组的分数或等级,达到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由于学生们是因为比自己的过去做得更好而受到奖励。而并非将他们的成绩与别人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