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过于绝对;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主要强调儒家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BD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后儒家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根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11A从材料“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中可以分析出,汉宣帝通过道德来教化百姓,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权神授,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C项错误;树立官员典范的目的是匡正民心,故D项错误。12C由材料“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为学而失圣人本意”可以得出,欧阳修反对董仲舒等人的天人感应学说,应该探讨天灾发生的原因等,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纲常伦理,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董仲舒等人的做法失去了圣人的本意,与维护圣人道统无关,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欧阳修对待天人感应思想的态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的理解和掌握。13(1)内容:《诗》、《书》、《礼》、《易》、《春秋》、《乐》。特点:儒家以六艺为主要内容;儒学内容广博而要点难找,学习用力多而收效少;儒学对于礼教养成的作用,是其他家所不能替代的。(2)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2)君主政治观: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不难知道,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得出,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思想特点: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发展到明清之际的表现得出,即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14C
第8页第8页
f图中两位帝王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代焚书坑儒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都是通过加强思想控制以加强君主专制,这说明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不符合秦始皇,排除。点睛r